“管”好体重,一起行动
“管”好体重,一起行动
体重水平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从“治已病”到“治未病”,体重管理的一大目标就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相关疾病,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如何判断自己的体重是否合理?
体重指数(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一个常用标准,其计算方式为“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体重指数 |
男性 |
女性 |
过轻 |
低于20 |
低于19 |
适中 |
20-25 |
19-24 |
过重 |
25-30 |
24-29 |
肥胖 |
30-35 |
29-34 |
非常肥胖 |
高于35 |
高于34 |
体重状况 |
轻体重 |
正常体重 |
超重 |
轻度 |
中度 |
重度 |
BMI |
< 18.5 |
18.5-22.9 |
23-26.9 |
27-29.9 |
30-35 |
> 35 |
对成年人而言,腰围也是评估体重状况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判断脂肪在人体里的分布。成年人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为中心型肥胖,85厘米≤男性腰围<90厘米、8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为中心型肥胖前期。
BMI和腰围是两个独立的超重、肥胖判断标准。这两个指标与肥胖相关慢性病和一些健康问题都相关,都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如果BMI和腰围两个指标都不正常,叠加风险就更大。
应该把体重管理纳入到健康家庭的目标和行动,倡导‘大手拉小手’‘小手帮大手’,实现家庭健康生活新理念。在体重管理上,做到‘三知一管’,即知健康体重标准、知自身体重变化、知体重管理方法,全家科学管理体重。父母的饮食行为、孩子的营养观念会互相影响,应注意让健康知识在代际间分享,让好的行为互相影响。
把运动当成“零食”
俗话说“减肥三分靠练、七分靠吃”,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就是强调膳食能量摄入的可控性,也就是说,“管住嘴”可能更容易实现。
超重或肥胖的原因,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吃和动之间的不平衡。体重的增减主要取决于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进食量大而身体活动量不足,就会造成超重或肥胖。因此,减重的关键是严格控制总能量摄入,做到“够了就好”,甚至“少吃一点更好”;另一方面,要把吃进去的能量,特别是多吃进的能量支出去,应坚持“多动一点更好”,进和出二者的平衡,对维持健康体重非常重要。
科学健身要选择恰当的运动方式,对于体重较大且没有锻炼习惯的人,如果不适宜长时间跑步,可以做游泳、划船器、骑行等项目。同时,要控制每一次运动的强度,强度不宜过小或过大;还要掌握好运动频次,注意每次锻炼的总时长,避免每天进行大强度、高运动量的锻炼,以免埋下伤病隐患。
当今社会,许多人的学习、工作节奏较快,没有足够的时间锻炼,这类人群应如何控制体重、促进身体健康?
让群众“能健身、会健身、健好身”
广泛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活动,确保群众“会健身”;不断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供给,每年有7个全国性的全民健身主题示范活动,按时间顺序从年初到年尾顺序开展,确保群众“健好身”。
健康体重,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管”好体重,一起行动!
居民体重管理核心知识(2024 年版)
一、正确认知,重在预防
二、终生管理,持之以恒
三、主动监测,合理评估
四、平衡膳食,总量控制
五、动则有益,贵在坚持
六、良好睡眠,积极心态
七、目标合理,科学减重
八、共同行动,全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