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睡眠“误区”,你中招了吗?
1. 睡前喝点小酒有助睡眠✘
不少人认为喝酒后感到疲倦和昏昏欲睡,于是大家推测喝酒有助于睡眠。睡前喝一杯或许可以帮助你顺利入睡,但同时也会显著影响睡眠质量。因为饮酒后你无法进入快速眼动睡眠与深度睡眠。看样子你是睡着了,但是随着酒精代谢,它往往会在后半夜导致人频繁觉醒,干扰快速眼动睡眠,而这一阶段睡眠对记忆力和学习非常重要。更严重的是,长期使用酒精催眠,不仅需要增加饮用量,还会导致酒精依赖和成瘾,甚至出现因酒精导致的精神问题,因此饮酒助眠并不可取。
2. 躺着看电视可以更放松✘
很多家庭的卧室都会安装电视,伴随着电视声昏昏入睡。其实,看电视并不是放松的最佳方式。电视机等设备散发出的蓝光会让大脑振作起来,而不是放松入睡。而且蓝光会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影响深度睡眠。卧室内应避免电视和手机所发出的蓝光,建议在入睡前至少一小时停止使用电子设备,可以选择阅读纸质书籍或进行其他放松活动,如拉伸、八段锦。
3. 躺在床上就能酝酿出睡意✘
许多人认为,睡不着的时候躺着能培养睡意。实际上,如果我们睡不着还待在床上继续强迫自己入睡,最终便会将自己与失眠联系起来。其实,如果你在30分钟内还无法入睡,可以尝试下床做一些不需要动脑的事情,比如叠袜子、叠衣服,并保持灯光昏暗,感到疲倦时再回到床上睡觉。
4. 打鼾=睡得香✘
不少人说“呼噜震天响,叫都叫不醒”就意味着睡眠质量好,其实打呼噜并不是睡得香的标志。“打呼噜”在医学上称为打鼾,它是由于上气道狭窄导致的。打鼾严重者往往会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睡眠频繁中断,深睡眠时间显著减少,并且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卒中、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因此,当你或身边的人出现上述症状时,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5. 平时没睡够,周末多补觉
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不少上班族喜欢在平时熬夜,利用周末补觉。当然,适当的补觉确实有助于恢复精力。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只有遵循这个规律作息,才能保证身心健康。长期在周末“补觉”,会打乱人体原有的生物钟,使新陈代谢紊乱,导致慢性失眠。因此,偶尔在周末补觉可以,但不宜作为长期计划。
6. 做梦说明没睡好✘
其实做梦是我们精力体力恢复的重要睡眠活动,每天晚上我们会有1/4左右的时间在梦中,只是有的时候因为睡眠较深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做了梦,如果刚巧做梦时被打扰醒了,你就会知道自己在梦里,甚至有的时候再入睡,梦的内容也会衔上。所以有梦是正常现象,不用担心。按时定量进餐,避免过度饥饿导致进食过量。
7. 午休时间越长越好✘
中国人自古讲究睡“子午觉”,可以看出午觉对于人们来说是养生、提神的关键。但这并不意味着午觉越久越好。如果午睡时间太长,到了晚上反而睡不着,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破坏人体正常的生物节律。一般中午睡20-30分钟即可,午睡时间超过45分钟会进入深度睡眠,醒后反而更加困倦。此外,午饭后不宜立即午睡,因为此时大量血液流向消化系统,大脑供氧量下降,此时入睡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发生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8. 随时随地倒头就睡说明身体好✘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入睡是有睡眠问题的标志,而不是“睡得好”。这其实是个危险信号,白天过度嗜睡通常是失眠、睡眠不足或潜在的睡眠障碍(如睡眠呼吸暂停)的症状,也可能与昼夜节律紊乱和嗜睡症有关。因此,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入睡就是健康的睡眠。相反,健康睡眠的标志是形成健康的昼夜节律,在夜间获得高质量的睡眠。
9. 夜间锻炼会影响睡眠✘
不少人担心晚上运动后过于亢奋影响睡眠。事实上,有调查研究表明,晚上锻炼可以帮助许多人睡得更好。不过,在临睡前进行非常剧烈的锻炼确实会打扰到睡眠节奏,身体需要一段时间放松,因此,入睡前两小时请尽量避免强度大的运动项目。
10. 开灯睡觉也没关系✘
即使你闭着眼睛躺在床上,亮光也会增加醒来的风险,并对你的生物钟产生负面影响。研究还发现,卧室光线过亮还会增加眼睛疲劳,甚至导致体重增加。因此,为了促进更高质量的睡眠和更稳定的昼夜节律,最好睡在尽可能接近漆黑的卧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