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它的负面影响。科学家一组最新统计数字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目前全球2亿多网民中,约有1 1 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这部分人在网上的冲浪体验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对网络的心理依赖,随着每次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这种依赖越来越强烈。这种不自主的强迫性现象已被称为“网络成瘾综合症”。
所谓“网络成瘾”,表现为在个人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持久(至少已一年)和频繁地反复发作的上网行为,当不能使用网络时出现戒断症状(种种身体或心理的不适),并对社会、职业、财产和家庭价值观念与义务造成损害,医学上又称之为“病态性使用互联网”。
临床表现:主要为依赖性和耐受性两方面
依赖性
·对上网有一种难以控制的强烈渴望,脑子总不断浮现上网的想法、行为,以及网上的场面,希望再次上网
·上网行为本身产生的快感可以让一个人沉浸于其中,上网时精神就极度亢奋
·总想打破以前的纪录,寻求刺激
耐受性
·为了达到自我满足,不惜增加网上停留时间,上网时间每次都超过原来计划
·只有通过长时间的上网才能激起兴奋来满足欲望
.甚至整夜地游荡在虚幻的世界中
.试图减少揉作时间但难以自控,多次想控制过度上网但都失败
生理方面表现:
·视力下降、眼睛疼痛、怕光、暗适应能力降低、倦怠、疲乏、头晕眼花、注意力不集中、精神委靡、紧张性头痛、失眠、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免疫机能下降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
好奇心与沟通需要的驱使
缓解压力的需要
网络的神奇魅力让他们难以自拔
糟糕的网络环境
糟糕的家庭环境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特点
单一性:每天上网与网络互动成为生活的主要内容,对其他活动失去兴趣和愿望。
情绪调节作用:上网成为应付环境和追求某种主观体验的策略,通过网络活动可以产生激惹、兴奋和紧张等情绪体验,也可以获得一些安宁、逃避甚至是麻木的效果。
耐受性:必须逐渐增加上网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获得以前曾有的满足感,就像吸毒者必须逐渐增加毒品摄入量一样。
戒断症状:在意外或被迫不能上网的情况下,会出现不良的情绪体验和一些生理表现如烦躁不安和全身颤抖等。
对立和冲突:网络成瘾的行为会导致成瘾者与周围人、事、物关系的冲突,如人际冲突:与其他活动如学习、工作、社会活动和其他爱好相冲突;矛盾形态(意识到过度上网的危害,又不愿舍弃其带来的各种精神满足)。
反复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控制相戒除后,会反复发作,并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
网络成瘾(IAD)自测量表
1、你是否对网络过于关注(如下网后还想着它)?
2、你是否感觉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
3、你是否难以减少或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
4、你是否对家人或朋友遮掩自己对网络的着迷程度?
5、你是否将上网作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如紧张、抑郁、无助)的方法?
6、当你准备下线或停止使用网络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
7、你是否由于上网影响了自己的工作状态或朋友关系?
8、你是否常常为上网花很多钱?
9、你上网时间是否经常比预期的长?
10、是否下网时觉得心情不好,一上网就会来劲头?
结论:答一个“是”得1分,看你的总分有多少?
<5分者:网络成瘾可能性不大
5-7分者:网络成瘾较严重
≥8分者:需要诊断是否患了网络成瘾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自我干预方法
1、强化干预法:一旦发现自己有了减少上网的行为,就给予奖励、表扬或肯定性评价:一旦发现自己上网时间增加,立即给予处罚。
2、厌恶干预法:厌恶干预指采用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减少或消除一些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常用的有橡皮圈拉弹法:社会不赞成法:运用图片、影视、舆论等手段,使自己在上网的同时产主一种来自社会的压力;内隐致敏法:想象性厌恶干预。
3、替代、延迟满足法:寻找一些替代活动吸引自己的注意力,在原来上网的时间里做其他感兴趣的事情,获得替代满足:同时弄清自己的上网习惯,然后反其道而行之。
4、自我警示法:分别用两张卡片列出网络成瘾导致的主要问题和摆脱网络成瘾将带来的主要方面的好处。
五步脱瘾法帮助青少年
第一步沟通帮助:很多青少年是因为在现实中缺乏心灵的沟通,而在网上通过其他的方式满足。通过沟通了解青少年内心的真实需要。
第二步认识危害:意识到网瘾的危害,才能产生脱瘾的意愿。每个人网络成瘾的原因都不一样,所以一定要找准切入点,击中要害。
第三步系统戒瘾法:戒网瘾是一个过程,莫急于求成。可以分阶段系统戒瘾,比如:第一周,每天上5小时网:第二周每天上4小时网。如此递减,直到减少到不影响自己的正常工作生活为止。
第四步培养健康情趣:安排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培养新的兴趣。组织各种活动,让网瘾者多参与。不时给予他们各种鼓励,让其在现实中获得肯定和快乐。
第五步改变环境法:改变成瘾少年所处环境。让家长也认识到孩子上网成瘾中家庭存在的问题,使家长也多用鼓励的方式与孩子沟通,达到联动的最好效果。
对策:
要认真分析其内在的真实原因。
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如减轻学习压力、缓和家庭冲突。
加强亲子沟通。
以教育为主:分析上网玩游戏的利弊,以及对学习和身体的影响、危害。
帮助做出决定(卡片)。
适当转移他的兴趣:例如教孩子如何使用电脑做有意义的事(如学习打字、查询资料等),郊游、下棋、看球、打球等,从而将单纯玩游戏的兴趣减弱。
· 限定时间:教孩子学会节制:父母让孩子网上娱乐,必须有所节制,孩子网上娱乐时间不可过长,一般1-2小时为宜,到时就关机。
· 安排在可控制的时间:如下午1点。
· 地点:将电脑摆放在客厅。
· 上学不走有游戏室的路线。
· 父母接送。
重塑自信
· 提高他们的现实交流沟通能力。
· 提高学习成绩。
对于伴有明显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乱发脾气等)或品行问题(逃学、偷窃等)的电脑成瘾孩子,父母们应及时带孩子到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专科门诊来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行为治疗:如果孩子做得好,则应大加赞赏并予以鼓励,若孩子的学习有些许进步也应赞扬与鼓励,并给予一定的奖励(阳性强化),使他保持少玩电脑的好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