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交替
冬天的到来让很多人的心情也随着气温一样降到了冰点。懒得起床,不爱出门,不想工作,甚至对玩游戏和刷视频都提不起兴趣。
实际上,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不少患者常常在秋冬季出现抑郁发作,而在次年春季和夏季缓解。
为什么一到秋冬季节抑郁症就会复发呢?
日照时间减少
气温和日照的变化影响了人体的生物钟和激素,如血清素、褪黑素和维生素D等。
冬天日照时间比夏天短,如果人体光照时间不足,会使体内血清素变少,进而容易出现抑郁倾向。
大量研究表明,维生素D的缺乏与临床上的抑郁症状有关。如果皮肤接触到的光照减少,机体合成的维生素D就会减少。
此外,冬季阳光减弱,人体褪黑素的分泌会增加,让人容易产生睡意和疲倦感。
环境原因
寒风瑟瑟的季节,很多人户外活动时间减少,社交减少,对心理状况产生不利影响。再加上阴霾的天气、树木的凋零等场景,很多人容易触景生情,产生凄凉、苦闷之感,继而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问题。
秋冬季的到来不可避免,我们尽量多到户外晒晒太阳;或是在家中能照到太阳的地方放张椅子,坐着舒适地享受阳光的洗礼。
可能被误诊
抑郁症不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通过检查就能非常明确地做出诊断,它的诊断往往依据临床症状、病程特点、病史等综合考虑。
情绪低落、反应迟钝、思考问题困难、失眠是抑郁症的常见表现,但这些症状并非抑郁症所特有的,还可以在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患者中出现。
如果仅凭部分症状,以偏概全,就很容易把其他疾病误诊为抑郁症。诊断不对,用药效果自然不佳,导致病情迁延不愈。
因此,建议大家就诊时尽可能详细向医生讲述自己发病的整个过程。病情描述的越详细,越有利于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
不规范用药
1. 自行减药
每种抗抑郁药都有特定的治疗剂量范围(如舍曲林治疗量为50~200mg/d),正常情况下,医生会结合病人病情,给出适合的治疗剂量,病人要做的是遵医嘱规范用药。
但临床上,很多病人因担心药物对身体造成伤害,没有按医嘱服用,而自行减量。药物剂量不足,自然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让病程拉长,自己更加痛苦。
2. 随意停药
有些人会因接受短暂治疗后疗效不佳,对医生和自己丧失信心而停药;有些患者会因担心药物副作用过大而自行停药;有些人会觉得自己病情好转而停药。
事实上,无论哪种原因,随意停药都会造成病情的反复,加大后期的治疗难度。
3. 频繁换药
有些人服用抗抑郁药一两周没有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就立马放弃,认为医生开的抗抑郁药没有用,这种行为非常不可取,因为抗抑郁药通常2~4周左右才起效。如果4周以上仍无明显治疗效果,可反馈给医生可考虑换药。由此可见,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遵医嘱全病程规律用药很重要。只有足量、足疗程的治疗,症状才能得以控制,病情才能得以恢复。
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
患有抑郁症的小美,经过治疗达到临床治愈后,选择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可是面对复杂的工作内容时,她顿感自卑,各种压力再次涌现,加之不能与同事愉快的相处,导致抑郁再次发作。
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总难免碰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儿,比如,职场压力大、失业、父母长期争吵、夫妻冷战、婆媳矛盾、离婚等。现实问题得不到解决,患者一直处在应激状态,可引起情绪的变化,继而造成病情的复发。
为了避免因外界环境而造成的病情反复,你要学会正确看待它们,向关心你的人寻求支持,也可以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或离开那个环境。若尝试过很多方法还不能缓解,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忙。
缺乏运动
研究表明,每日坐着的时间越长,出现抑郁的风险也就越高。因此,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适量运动很有必要。
研究已证实,仅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就可以改善抑郁情绪和快感缺失。另外,指南指出运动可以作为药物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所以,为了促进病情的恢复及预防复发,我们要多动起来。
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很多人在听别人说起用某一种药效果好时,就会跟着换用相同的药物,可是效果并不明显,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每个人的基因不同,基因会影响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这也是导致药物治疗产生个体化差异的重要因素。
抑郁症需遵医嘱规范治疗,希望大家都能正确对待,积极远离上述导致治疗不佳的原因。
本文来源于医学界精神病学频道医学科普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